『生活紀錄』
昨天在工作室趕工作趕到很晚,
國一的女兒下課後,就來工作室陪我,我在工作她在一旁讀書。
後來,她忽然跟我說:『媽媽,今天我們社會科小考,我後來才發現我讀的方式跟同學都不一樣。』
我心裡笑笑地想:『拜拖,現在你才知道呀!』
孩子三年級開始,我每年看到她讀社會科的方法,就會整個人腦燒到不行,很多人都說,多閱讀就好,但是,事實上閱讀分很多的層次,閱讀也不代表會思考,有辦法理脈絡,閱讀有的人是放空讓文字帶領著,有些人是在閱讀中思考與對話,差很多。
有些人說社會科很簡單,會畫圖跟抓重點就好,老實說,怎麼會畫圖,是畫給你看的,還是腦海中的記憶方式差很多。
怎麼把文字變成邏輯與推演,然後推出重點,用這樣的邏輯與推演,用在生活中,也是很重要的能力。
後來,我請孩子告訴我,她發現的差異在哪裡?
各自的利弊又在哪裡?
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特色。
我聽女兒在我面前分析給我聽,她最後反問我:『他們這樣的讀書方法,很辛苦,要死背,但是,老師明明講得很活,課本內的東西都很有趣,只是他們這樣讀,短時間可以得到好成績,比我強,但是換個模式,有點變化題,不就全廢了?』
我在一旁笑笑的説:『至少,你們班上的同學,即使用錯方法讀書,但是,他們還是甘願先背下來,有很多孩子是連這種基本功都懶,還抱怨學科跟老師沒讓他愛上學科。』
台灣很多人在意著老師教得活不活潑?
考題有沒有創意?
有沒有辦法取悅孩子喜歡學科。
卻沒人真心的去看孩子學習模式的問題,他們怎麼理解?怎麼閱讀分析整理?又卡在哪裡?
真正的學習,不需要任何人取悅的,知識本身就很美麗,
只是,孩子自己有沒有能力把文字變成知識與思考,
那才是重點,當自己能透過文字思考,那樂趣才會到。
閱讀理解、整理、思考、思辨,不是丟書給孩子就夠,是她的每個讀書方法,讓我發現她閱讀的盲點跟眼睛的抓字問題,一步步走來的。
女兒笑笑的說:『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從三年級社會科開始,妳為什麼都會陪著我讀社會科,甚至幫我設計教案,我的讀書時間比他們少,卻很快可以懂,而且這種懂,題目變化自己也能思考,不管什麼書都可以理解思考,多出很多時間可以看漫畫、睡覺。』
(媽OS:為什麼不是拯救破國文?)
最後,女兒說:『媽媽,暑假再麻煩妳了~~~。』
當下,什麼工作的心情都沒了!
#眼神死